网站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3D打印行业在国内以飞快速度进入人们的视线

来源:中国喷码机网发布日期:2014-05-17

  金运激光2013年度业绩说明会近日举行。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梁伟回应投资者提问表示,公司的3D打印桌面级机型目前正处于量产阶段。

  金运激光2013年营业收入为1.58亿元,同比增长10.68%;净利为709.25万元,同比下降44.47%;每股收益为0.1013元,拟10股派发0.2元(含税)。在此次业绩说明会上梁伟还称,激光行业和3D行业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将紧扣数字化激光技术,延伸发展好3D打印的应用,努力成为两个行业的领军企业。

  早在去年10月31日,在金运激光召开的新产品说明会上,梁伟就推介该公司激光3D打印云工厂,这也是该公司正在打造的激光3D数字化技术应用服务创新平台的延伸和组成部分。这个云计划商业模式,涉及到云商、3D打印和OTO多个新锐概念,并涵盖了威客和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等。

  根据金运激光3D打印云工厂计划,通过云工厂实现激光加工产品与3D打印领域的定制生产。通过建立线上激光3D打印云工厂和线下3D打印人像馆3D记梦馆、激光雕花创意店等实体加盟体验店,打造公司激光3D打印创意产业OTO运营模式。

  该公司董事长梁伟来说:设备供应商生产的链条非常长,从需求的调研、生产、试制到制造和销售,盈利点少,盈利模式单一。而激光3D打印可以加载文化创意,有更多附加值环节,商业模式上有更多盈利点。传统的3D打印商业模式有待改变,以凸显3D商业价值。金运模式是3D激光数字化技术+互联网+实体体验店,以实现创意产品的商业价值。

  我们过去的管理结构适合单品的大批量规模化生产,而对于应用面广、批量小和个性化程度高的激光3D打印产业来说,适应性不强,所以我们要打造一个激光3D打印的云概念应用平台,来适应这个行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发展。梁伟说。

  据悉,该公司经过反复论证,管理层进一步明确和提升了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并进行了相应的体系建设和人才引进。按照立足主业、适度延伸、全球视野、多业并举的思路,公司确立了激光应用、3D打印和智能数字化平台的定位,加大了在激光应用方向上的布局和投入,逐步培养、提升激光应用和服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的核心能力,以客户和应用行业为中心,逐步形成公司在激光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大了在3D打印行业的投入力度和推进步伐,形成了3D扫描、3D打印、3D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

  该公司计划2014年将加强在中高端产品领域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巩固公司的品牌地位和市场领导力,力争销售突破2亿元。同时将继续实施3D云工厂的建设,在已有业务模块的整合完善之外重点加强3D云平台的建设和推出。根据日前实际情况云平台可能在今年中期推出,公司正在筹划推出的时机、方式和方法,希望能够较好的市场影响和效果。

  目前国内3D打印企业发展状况

  据了解,3D打印行业近一两年在国内以飞快速度进入人们的视线,其广泛的应用令人对其未来的市场空间产生无限联想,甚至被誉为是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兴产业。特别是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布局进入3D打印行业渴望分得一杯羹。

  目前欧美较具规模的3D打印企业的年销售收入一般都在1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国内不仅仍没有一家企业收入过亿,甚至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的边缘。在近两年来,国内还成立了许多家3D打印企业,其中不乏上市公司投巨资引入3D打印专家成立主营3D打印服务的公司。据了解,这两年新成立的3D打印企业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其中这些企业不乏上市公司、国内3D打印专家投资的企业或项目。

  3D打印行业近一两年在国内以飞快速度进入人们的视线,其广泛的应用令人对其未来的市场空间产生无限联想,甚至被誉为是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兴产业。特别是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布局进入3D打印行业渴望分得一杯羹。

  从2013年年初的王华明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技发明奖一等奖,市场纷纷炒作二级市场3D打印概念股,在疯狂几个月之后,随着市场逐步认识3D打印,冷静下来之后人们普遍发现其实3D打印并不是传说中能引起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继而开始出现贬低3D打印的声音,以至于到下半年市场已经放弃炒作3D打印了。2013年对于3D打印来说可谓冰火两重天。

  据中国3D打印联盟提供的数据,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约40亿美元,相比2012年增长翻了一番。其大体分布概况是国内所占份额约3亿美元,欧洲约10亿美元,美国约15亿美元。从数据上看来,国内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着较小的份额,数据的背后则隐藏着更多的现实真相。

  比较起来,首先必须承认的事实是,欧美各国3D打印行业在工艺技术、研发投入、人才基础、产业形态、材料等领域都处在**位置,而国内企业一直止步于模仿生产,整体科研能力不强。

  目前欧美较具规模的3D打印企业的年销售收入一般都在1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国内不仅仍没有一家企业收入过亿,甚至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的边缘。在近两年来,国内还成立了许多家3D打印企业,其中不乏上市公司投巨资引入3D打印专家成立主营3D打印服务的公司。如今,部分3D打印投资项目已经完成,它们经营状况如何,是否已经盈利呢?

  上海光韵达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9月11日,光韵达鉴于国家对3D打印技术的重视及扶持,与自然人王博文合资设立上海光韵达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为2000万元,光韵达出资1200万元,持有60%的股份,王博文出资800万元,持有40%的股份。主要从事3D打印技术服务、3D打印加工制造、3D打印设计应用开发、材料研发生产、3D打印设备研发制造、三维数据测量与检测、三维扫描与逆向工程。

  截止2013年,该公司总资产17700599.89元,净资产19861156.65元。2013年营收448916.88万元,营业利润-139352.87元,净利润-138843.35元。

  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30日,注册资本5000万元。主要产品和服务为3D打印、粉末制造。2013年12月,该公司增加注册资本至22000万元,截止2013年12月31日,该公司总资产75162205.8元,净资产66742199.11元。

  2013年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4880元,营业利润-8839833.22元。

  据悉,该公司已经同国内外知名的民用航空制造企业就钛合金粉末、3D打印构件等产品开始产品技术认证工作。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2月,该公司与西安交大苏州研究院合作进行3D打印前沿技术研发,共同组建了3D打印技术研发小组。6月试制成功FDM桌面型3D打印机,目前已经进入批量生产。8月,研发制造SLA工业级3D打印打印机产品样机。同时,在激光烧结、激光熔融等前沿技术方面正在投入人力、资金进行研发。产品主要应用于三维实物模型零件加工领域,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动漫等领域。

  据悉,该公司2013年3D打印机产品实现销售10万元,利润3万元。

  中航天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12月,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中航激光领取了营业执照,完成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中航激光名称确定为中航天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0万元人民币。6家股东分别为中航高新、中航重机、王华明及其研发团队、北京北航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中航投资控股、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航激光注册资本为1亿元,发起人股东均以现金出资,持股比例依次为31%、20%、30%、10%、5%、4%.其中中航投资控股为ST航投全资子公司,而中航高新为2010年中航重机与中航投资控股、沈阳万家利车轮制造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公司,前两者分别以现金出资5000万元与3000万元,沈阳万家利以厂房土地等实物和无形资产出资7295万元,并由中航重机行使实际控制人权利。

  由于中航高新由中航重机实际控制,后者持有中航激光31%股份,而中航重机又直接持有中航激光20%股份,因此,中航重机对中航激光的持股比例为51%,形成实际控制。

  天地激光201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36.89万元,净利润8.32万元;总资产为2096.48万元,净资产为2058.32万元。该公司之所以能够在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零的突破,主要原因是为北京航天航空工业大学提供技术服务收到的收入。

  2013年6月21日,中航投资向天地激光单方面增资1011.68万元。本次增资完成及天地激光全部认缴出资到位后,中航投资有限直接持有天地激光13.74%股权,并通过中航(沈阳)高新科技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天地激光5.53%的股权(按照持股比例套算),合计持有天地激光19.16%的股权。

  2013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09万元,同比下降77.78%;实现利润总额-685.72万元;实现净利润-691.35万元。

(完)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喷码机产业网官方微博。

喷码机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