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圈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地图衰达方式的多样性地图印刷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人类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项事业服务的,地图表达的形式必须以反映这些内容并便于人类使用为宗旨。因此,地图内容的表达方式往往以线划要素、符号、图表、注记等为主体,这同样需要有丰富的色彩加以表达和区别。
例如:交通图,它需要把区域内的交通状况如铁路(包括单轨、双轨、轻轨、地铁、高架等)、公路(包括公路等级、客运公交线路、车站等)、桥梁及商场、学校的性质、等级等详细地表达出来,并且区分清楚,这就必须采用丰富的色彩来显示线划要素或符号。
再说,印刷时需要使用同一块色版以不同色调来表达线划要素和普染区域,同时做到线划要索色深、醒目,普染区域色浅、清晰,仅采用四色印刷同样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地圈内容的t测性,决定了地图印刷的商精度地图应具有精确的量测性,这是地图使用的一大优点。
来表达地貌形态,乃是地图表达方式的基本特点。在国家测绘总局制订的图式中有明令规定,等高线采用棕色印刷,粗的等高线为0.15一0.2毫米宽,细的等高线为0.08-0.1毫米宽。
要用四色套印来表达0.08毫米宽的等高线,尽管遵循减色法原理是可以实现的,但从普通胶印机的套印精度来说则不太现实。套印不准,不仅影响到地图的色彩表达和清晰度,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地图量测的准确性。
地图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决定了地图用色的形象性地图内容的表达方式讲究实用和形象,这是地图的基本用途所决定的,为此,地图的用色十分强调与表达内容的一致。例如:地势图中,通常用深蓝表示深海区域,浅蓝表示浅海区域,而中间过渡区域选用中蓝表示;平原采用绿色表示;用淡茶、中茶、紫灰来表达地势的递增,反映丘陵和山地的起伏形态。
阅图时,人们只要借助色彩和色调的变化,就可以联想出区域内的地貌态势。又例:地质图中,常以不同的颜色对应表达岩浆岩的不同岩性。如酸性侵人岩,用红色显示;中性侵人岩,用深桔黄显示;基性侵人岩,用深绿显示;超基性侵人岩,用紫色显示;碱性侵人岩,用桔黄显示。而酸性喷出岩,用浅红色显示;中性喷出岩,用桔黄色显示;基性喷出岩,用浅绿色显示;碱性喷出岩,用浅桔黄色显示。
使用人员只要观察颜色和色调,就可以想像出实地地质的组成和构造。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涉及印刷业的机械、设备、材料等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胶印机已由单色、双色、四色发展到六色、八色,且电脑控制、自动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套印的精度几乎接近于完善的程度。纸张、油墨等材料的适印性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纸张的变形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油墨的呈色效果越来越好。
这一切,既促使了彩色印刷向多色、高效化的迈进,也为地图实现四色印刷带来了生机。当前,已有不少种类的地图和地图集,例如:政区图、规划图、交通图、旅游图等已经和正在采用四色印刷。实践已经证明,四色印刷的地图是完全可以达到相当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实现使用价值。
除四色印刷外,采用丝网印刷来复制地图,也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选择。在国外,七十年代就有采用丝网印刷的基本地图出售。由于丝网印刷的墨层厚度可达到15一20林m,因此,丝网印刷的成品,色彩特别鲜艳是一大优点。地图采用丝网印刷,能有效地呈现色彩效果,提高地图内容的表达能力和判续效果,对于印刷教学用图、旅游图以及各种挂图等十分有益。
(完)





鲁公网安备37030402001756



